【非遗说是】藏族金属手工技艺

来源:炉霍华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【字号: 】 浏览

  藏族金属锻造技艺,是指以金、银、铜、铁等金属为原料,辅以木料、动物皮毛等原料,生产、加工成各种器具的手工技艺,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藏族锻铜技艺主要流传于西藏自治区的南木林县,其源头可追溯到十世达赖喇嘛时期,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。在甘孜州境内,白玉河坡的金属锻造品最负盛名。白玉河坡藏族金属手工艺品的生产和发展已有数百年历史,在广大藏区享有极高的知名度,被称为“格萨尔王兵器部落”。

一、文化特征

藏族金属锻造技艺所生产的产品种类很多,主要有佛像、各种法器(如转轮、密宗金刚杵)、香炉等,而尤以藏族刀具最为著名也最为常见。

藏族腰刀刀面净光,刀刃锋利无比;刀把(柄)用牛角、硬木(如枣木)制成,并缠以铜丝、银丝;顶端箍铜皮,并镶以黄铜或錾刻图案。刀鞘也十分讲究,上刻龙凤、虎狮、花卉鸟禽等图案,有的还缀以宝石和玛瑙,风格华贵富丽。

锻铜主要用于铸造佛像,技艺精湛,手法洗练,艺术风格独特,显示出南木林地区手工技艺的优秀传统。整个锻铜生产过程步骤繁多,制作严谨,所用材料的质地不同,工序也不尽相同。锻造材料以紫铜、黄铜、白铜为主,有时也采用金、银等,但很少选择青铜和铁,因为这类材料质硬而脆,缺乏延展性,不利于塑造、锻制。金属材料使用前先要放在胶泥做成的坩埚中熔炼,自然冷却成金属铸块后再锻成金属板。而后经由焊接造像、镏金、磨光、上红等环节,最终锻铸出庄严曼妙的佛像。

二、白玉藏刀

白玉藏刀在制作时,分为刀叶、刀柄两部分。锻造刀叶时,先要冶铁,然后将铁锻打并加钢成形、淬火。制作刀鞘,需经过卷形、焊接、描图与錾花、抛光与镀银等环节。其中,尤以描图与鳖花技艺最为称绝。进行这一道工序时,先要在刀鞘壳上绘制鳖花图案。刀鞘正面一般为虎、狮、龙、凤、大鹏等动物图案,图形相对对称、细腻,背面较简单,多为云纹和花卉图案。据当地民间艺人讲,这种图案早在岭国时期(大约为宋代),由著名工匠呷西青甲布所确定下来,一直流传至今。整花工艺是白玉河坡金属手工艺中工艺最复杂、最细致的工艺。堑花便是用专用的雕、钻、铿、刻等钢质工具,采用镂、刻、雕、凿等技术,将刀鞘壳上绘制的图案变成具有浅浮雕感的艺术图形。一般堑花需要两次成形,先进行初整,初堑便是依照所绘图形堑出图案雏形,然后才在此基础上由熟练艺人进行精额。精堑时必须准确把握锤击誓刻工具的力度,以保证图形的深浅和线型的流畅。堑花所使用的各种形状的整刻工具多达数种,长刀鞘一般需要50-60种,短刀鞘也需25-30种。

(部分文字与图片转载于网络资源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