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卡作为藏民族独特的绘画艺术,早在2009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“非物质文化遗产”。唐卡作为藏族文化传承千年的瑰宝,色彩艳丽夺目、端庄大方,其颜料之珍贵,在世界绘画史上罕见。唐卡的颜料,是由矿石及动植物原料研磨而成的粉末,再混合以牛皮熬制的胶所调制而成,制作工艺曲折复杂。特别是它会随着时间的流淌而使色泽变得更加浓郁鲜艳,用以作画,经年而历久弥新。

唐卡可用的颜料,全部由画师本人加工制作,大部分取之自然,使用天然矿石、动植物颜料在画布上绘成一幅幅精美艺术品。

藏族矿植物颜料的种类包括:
矿石类有:白土、红土、南碱、朱砂、蓝靛石、水银、硼砂、寒水石、石膏、土矾、砒石、雄黄、铁砂、方解石、食盐、紫铜矿石、硫磺、黄铜矿石及铜氧化物,以及金、银、玳瑁石、猫眼石、胭脂、墨锭等。
植物类有:野菊花、绿绒蒿、高山蓼、牛膀子、黄花、飞燕草、报春花、扁豆花、避阳草、青莲花、油松、樱桃果等。
药材类有:黄连、松香、松脂、藏红花、杜仲、龙胆、姜黄及一些海藻类寄生物。
动物类:海螺、珍珠、龙骨、戴帽、珊瑚等。

矿物颜料的可贵之处在于,其色质较为稳定,历久不变色,而且色相纯美,加之它又多为结晶体矿石所制,结晶体的光泽增加了色彩的明度,色彩发光效果好,覆盖力极强;植物颜料主要提取自雪域地区比较罕见的花、草、树木的叶、皮等,耐光耐热,具有极佳的色彩寿命,和国画的胭脂、花青相较,明度、饱和度上都略有降低,显得十分沉着、厚实,具有古老的包浆质感。


加工藏族矿植物绘画颜料的方法很天然,沉淀之后颜色自然分开,为了将不同的颜色彻底分离,有时候需要搅拌,再继续沉淀。
沉淀好之后,将颜料在太阳下晒干,晒干之后的颜料会结块,制作者要用筛子将结块打碎分离成粉末,便是制作颜料的全部步骤。
制作颜料是力气活,同时又需要足够的细致和耐心。另外,藏族矿植物绘画颜料尤为珍贵的原因,在于得来不易,如五斤矿物原料去掉杂质后,所获得的干颜料往往不到一斤。而矿物形成通常以亿年为单位计,相反,人类开采矿物是时间就少的多,历史上,藏族矿植物绘画颜料的加工技术主要分布在拉萨、日喀则、昌都、山南等地,多以壁画、唐卡画家个人、家族或画家组织自行加工制作的形式传承,由于数量稀少,存世作品就显得更加的珍贵。
(部分文字与图片转载于网络资源,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)